Though initially I would like to use in English, about the expression of emotions, I have little confidence. I finally choose Chinese instead.
要分享啥? 也沒有甚麼啦;就算是發發牢騷罷了。
到澳洲這個環境,其實相對而言,周遭的學生們,尤其是從東亞這邊來的,
往往年紀都比較小,社會歷練也不多。
這沒有甚麼不好,反而更是無邪、純真才是。
如果你這樣想,那我只能說,好像有少部人不太符合這種形象。
或許是,因為出國的費用都是自己工作 + 申請貸款 湊出來的,
對於錢,很多時候,會有點斤斤計較的感覺;
可是,因為年紀與社會經歷,有時又相對而言,覺得一些花費倒是不可避免。
所以,就會出現『有時超慷慨,但有時卻又很計較』的怪模樣。
畢竟,叫我開口跟家裡借錢,還不如跟好友開口還比較容易;
跟朋友開口,很多利息等條件都可以輕易討論,可是跟家人?
『親兄弟,明算帳』其實是會讓雙方都心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