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me Ideas about COLD !

(主要取材於03/05科學人雜誌主辦的「2005年2月份科學不簡單講座」)

  1. 感冒的病原體種類很多,病毒類的就有所謂「冠狀病毒」、「腺病毒」、「流感病毒」等,且其中都各自有亞種;也有因為細菌感染而使身體產生所謂「感冒」症狀。
  2. 一般而言,像扁桃腺發炎、上呼吸道感染(?)、中耳炎等,都是因為細菌感染而讓身體發燒、全身痠痛不舒服。
  3. 感冒看醫生時,有時會有「抗生素」的藥物,本意上都是為了「預防」細菌感染;對於病毒型感冒是無效的治療。
  4. 流行性感冒是專指病原體為「流感病毒」,在台灣是每年十二月至隔年三四月。
  5. 因為台灣之前醫生給予抗生素過於平凡,導致現在臺灣細菌的抗藥性現在高居全球前五名;這樣的情勢導致現在醫生除非是針對已知病症所下的抗生素藥物,否則一般開的抗生素往往成為「安慰劑」,並無多大療效。
  6. 流行性感冒的病毒突變非常快速,有所謂「三年一小變,十年一中變,二三十年一大變」。而現行的「流感疫苗」對於變異不大的流感效果顯著,但是無法抵抗變異大的病毒。
  7. 感冒是會死人的;而因素是因為感冒病毒讓人體衰弱後導致後續的細菌感染,尤其像肺炎。
  8. 因感冒導致死亡的危險群在臺灣主要是六十五歲以上與兩歲以下的族群。小朋友從母體獲得的抗體往往到六個月會到人一生中的最低點。當你發現發燒、不舒服時,其實往往已經過了感冒擴散的高峰期。也就是說,感冒傳染往往是在患者身體尚未發現不適的時候。
  9. 正常的病毒感染,應該是只會發燒一次;當發現有重複發燒的情況,往往是因為其他類型病毒或細菌感染。
  10. 像SARS等變異大的病毒,除了身體抵抗力弱的族群,有很多的青壯年也會死亡;其因是因為身體免疫反應過度。
  11. 會讓身體感覺高燒、酸痛,其實是身體內部免疫系統所釋放的細胞激素所導致;也就是說,增強免疫力固然有助於幫助消滅病原體,但也會讓身體遭受到更強烈的副作用。而一般青壯年死亡的原因,往往是因為免疫作用過於強烈,使身體無法負荷。
  12. 現在許多的食品、藥物,都是不斷地強調能提高免疫力;姑且不論其真假,因為人體的免疫系統是很複雜的回饋機制,所以在未全盤了解機制的情況下,貿然提升或壓制某部份反應都有其風險的;這也是近年來美國藥廠藥品常被勒令下架的主因。
  13. 維持正常作息、營養攝取均衡,是現階段醫生認為的最好養生之道。
  14. 像SARS這種會讓寄主急速死亡的「二流」病毒,除了實驗室之外,在人類社會中存在的可能性實屬藐小;「聰明」的病毒是懂得利用寄主的生存來保持自種存在與後續變異的實驗場。

One thought to “Some Ideas about COLD !”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